公元196年6月的某个深夜,吕布的部将郝萌突然发动叛乱,突袭了毫无防备的吕布军队,导致吕布遭遇惨败。幸亏高顺及时出击,击溃了郝萌的叛军,才挽救了吕布,使其免于被杀的厄运。
郝萌被高顺斩杀,这场半途而废的叛乱因高顺的果断阻击而告终。虽然风波暂时平息,但这次叛乱给吕布集团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,也为吕布日后的覆灭埋下了隐患。
那么,身为吕布部下的郝萌为何会背叛主公?他的叛乱又怎样预示着吕布的最终失败?这一切都要从头细细讲起。
一、郝萌究竟是何许人也?
郝萌是河内郡人士,而吕布本是并州人。河内人郝萌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为吕布麾下的呢?这要追溯到吕布与河内太守张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。
张杨和吕布都是并州出身,早年均曾效力于并州刺史丁原,因此两人交情甚笃。后来,张杨被丁原派往何进麾下任职,两人因此分开。吕布逃离武关后,曾先后投奔过袁术和张杨。起初袁术不接纳他,吕布只得投靠旧友张杨,彼时张杨正任河内太守。
展开剩余89%然而京城李傕郭汜悬赏捉拿吕布,吕布被迫离开张杨,转而投靠实力更强大的袁绍,毕竟他自觉对袁氏怀有恩义。吕布在袁绍处待了一段时间,最终袁绍也容不下他,吕布再次回到张杨身边寻求庇护。
张杨对朋友极其仗义,先后两次接纳了落难的吕布。作为河内郡人,郝萌大概率是在这第二次吕布归来时投奔他的,虽然具体时间难以完全确定。
第二次依附张杨后,面对郭汜、李傕的拉拢,吕布被封为颍川太守。与此同时,陈留太守张邈与谋士陈宫秘密迎接吕布入兖州,意图取代曹操。
吕布兵力薄弱,实力有限,或许正是在此期间,他在河内招募了一批部队扩充力量,或是张杨直接赠送兵马给他,其中便有敬仰吕布的郝萌。
因此,郝萌作为河内人,便是在这关键时刻加入了吕布阵营,成为其部将。
二、叛乱爆发的背景何在?
然而,到了公元196年6月,郝萌率河内人发动叛乱反对吕布,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?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局势。
兖州之变失败后,郝萌等人随吕布及陈宫辗转至徐州,获得刘备的接纳。但随后发生的两件大事,直接促成了郝萌的叛变。
第一件事是袁术对刘备占据徐州不满,意图独吞此地,于是发动战争。袁术一时无法击败刘备,遂联络吕布协助。吕布参与作战,导致刘备大败,退守海西。
第二件事是吕布接纳刘备屯兵小沛。刘备在海西几近饿死,幸得富豪糜芳兄弟相助才得以恢复元气。刘备带人再度赴下邳寻求吕布援助。吕布见袁术食言未给予粮草,遂决定接纳刘备屯兵小沛,防备袁术的侵扰。
这场战事的双输局面中,刘备失去了徐州,而袁术费尽心机,结果反倒助长了吕布的势力,自己却未得任何好处。
三、叛乱具体过程如何?
公元196年6月某深夜,郝萌突然带领部众猛攻吕布府邸。吕布府邸坚固,郝萌一时攻不破。吕布则慌乱中不知敌人身份,带家眷从厕所逃出,直奔高顺营寨寻求庇护。
高顺见吕布狼狈不堪,立即率军迎战郝萌叛军。高顺军弓弩齐发,双方激烈交锋。天明时分,郝萌军势衰退,纷纷退回营地。郝萌部将曹性见大势已去,立即反水攻打郝萌,双方营内大打出手。
交锋中,郝萌刺伤曹性,曹性则砍断郝萌一臂。此时高顺乘机攻入郝萌大营,斩杀负伤的郝萌,砍下其首级。
曹性伤势严重,无法行走,高顺用床板抬着他去见吕布。
这场叛乱在高顺介入下宣告终结,曹性倒戈,郝萌被杀。
四、叛乱主谋与同盟者及失败原因
这场虎头蛇尾的叛乱因高顺的及时阻击而终结,后续清算也如叛乱般草草收场。
吕布半夜遭袭,迷糊中难以判断敌人身份,丧失了基本的指挥能力。高顺却冷静判断,凭借喊杀声来自河内,断定是郝萌为首的河内人所为。
击败郝萌后,曹性供认此叛乱主谋为郝萌,同时还涉及陈宫和袁术两人。
1. 陈宫为何参与叛乱?
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
首先,陈宫认为吕布无力反攻曹操。兖州之变后,吕布在陈宫支持下未能击败曹操,反丧兖州,沦为流亡。
其次,陈宫觉得吕布养虎为患。本该与袁术和睦,借其助力巩固徐州,却因吕布夺徐州后接纳刘备屯兵小沛,激怒袁术,招致内患。
陈宫无法容忍吕布的短视,认为养虎必害己。
第三,陈宫认为与袁术结盟才是根本。袁术虽不敌曹操,但仍为强劲外援。若能联合袁术,必能强化徐州防御。
因此,陈宫策划联合郝萌反叛吕布,意图引袁术入主徐州。
2. 袁术为何介入叛乱?
袁术理应主掌徐州,视刘备占地为不服,发兵攻打徐州。因其军力不足,久战未果,遂暗通吕布,共谋夺地。
吕布协助下击败刘备,却夺得徐州,袁术反被架空,无所获利,心生不满。原许诺的粮食也被拒给。
吕布见袁术食言,转而收留刘备对抗袁术,彻底激怒袁术。
陈宫不满吕布,也在暗中促成袁术介入。若郝萌反叛成功,袁术必将借机大举进驻徐州。
袁术的介入,实乃吕布集团内部分裂引发的连锁反应,而非袁术单方面主动。
3. 郝萌为何反叛吕布?
陈宫不满吕布,因其失利又养虎为患;而郝萌作为河内人,志在取代吕布,从他兵锋直指吕布府邸,逼至厕所可见一斑。
郝萌有袁术和陈宫的支持,意图一举推翻吕布,成为徐州新主。陈宫将拥护郝萌,袁术则提供外援。
是否陈宫、袁术利用郝萌难以断定,但郝萌确实抱有夺权野心,否则不会被蛊惑到反叛主公。
4. 叛乱失败的关键人物是谁?
无论是陈宫还是袁术,都忽视了高顺这一关键人物。
郝萌攻入吕布府邸后,竟让吕布逃脱且跑到高顺营寨,反叛即告失败。
高顺原为张邈部将,张邈死后无依靠,只得归顺吕布。
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,而陈宫则仍以兖州大业为重,视吕布为合伙人,合伙人不合格便可替换。
由此可见,吕布集团内部存在明显分歧,陈宫与高顺站在对立面。
他们共同忽略了高顺的重要性,导致郝萌叛乱功败垂成。
五、叛乱引发的严重后果
叛乱以郝萌被斩首告终,其他参与者多未受重罚。曹性因临阵倒戈被赦免,并接掌郝萌旧部,陈宫虽为同谋,吕布也未追究。
高顺虽为平叛功臣,却未获赏识,反而被疏远。
表面平静之下,叛乱带来的恶果却远未消散,为吕布败亡埋下三大隐患:
第一,吕布疏远高顺。
高顺统领陷阵营,却被剥夺管理权,转交魏续,战时才由高顺指挥,导致陷阵营战斗力下降,埋下高顺被俘伏笔。
吕布此举既因忌惮高顺战力,也因不信任,为自保而削弱亲信。
第二,加剧陈宫与高顺矛盾。
曾经利益一致的兖州集团,因屡战失利,陈宫谋划另立新主,且与高顺产生激烈分歧。
矛盾公开化,破坏吕布集团内部团结。曹操围困下邳时,吕布原欲派陈宫、高顺守城,自身截粮道,妻子忧虑两人不合,劝其放弃,导致良机错失。
可见,陈宫与高顺之间的敌对关系极为严重。
第三,吕布对部将信任大减。
郝萌叛乱后虽轻易放过众将,但吕布内心已生嫌隙。对高顺的疏远、陷阵营管理权的剥夺便是明证。
此外,部将侯成因马匹被盗追回后,众人酿酒庆祝,吕布误解其聚饮为阴谋,愤怒斥责,致使侯成等人恐惧生疑,信任瓦解。
因此,这场叛乱虽表面平息,但隐患潜伏,等待爆发的时机。
六、总结
在袁术与陈宫的唆使下,郝萌率部发动叛乱,终因高顺截击而失败。此事件表面不起眼,却揭露吕布集团内部矛盾激烈,成员间难以调和。
吕布在治军用人上表现拙劣,未能有效平息内部纷争,更未能激发团队合力。结果曹操围困下邳时,内部出现内讧,陈宫与高顺被出卖,吕布本人被迫投降,集团走向瓦解。
由此印证了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”的古训,微小裂痕最终摧毁了吕布的基业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官网-线上股票配资-配资论坛网-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