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即将实施,60岁以上劳动者权益保障成焦点
2025年,我国将迎来渐进式延迟退休,男性退休年龄将从60岁延至63岁,女性职工退休年龄也将相应延后。这一政策的实施,直接引发了对60岁以上“超龄劳动者”权益保障问题的关注。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金缺口(2023年企业职工养老基金支出6.8万亿,收入仅6.3万亿,首次出现巨额亏空)和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(60岁以上人口突破2.8亿),国家出台了《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》(以下简称“新规”),并公开征求意见,旨在解决这部分群体在养老、医保、工伤等方面的难题。 这与全国1.5亿退休人员刚刚领到今年上涨2%的养老金补发(例如,北京72岁的张大爷,原养老金3200元,这次补发半年差额共960元,“钱不多,但买菜够贴补一个月”)形成鲜明对比,也预示着国家对老年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。
新规将“超龄劳动者”细分为两类:已退休返聘人员和未退休继续工作的劳动者,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。
展开剩余70%第一类:未退休继续工作的劳动者
例如,58岁才进城打工,社保仅缴纳8年的建筑工人老陈,在60岁无法退休的情况下,依然需要继续工作。新规明确规定,用人单位必须为其缴纳工伤保险,无需个人承担任何费用。一旦发生工伤事故,赔偿标准与普通员工相同,包括伤残津贴、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等。此前,像老陈这样的超龄劳动者,在工伤索赔方面屡屡受阻(例如,浙江一工地62岁工人坠楼骨折,包工头以“超过60岁,保险都不给买”为由拒赔,最终法院判决企业赔偿15万元,但耗时两年)。新规的实施,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。 此外,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由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缴纳,或由员工以灵活就业身份继续缴纳,确保其医疗保障和退休金的正常获得。 新规还明确规定,超龄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,必须按月发放,禁止拖欠或克扣工资;用人单位不得安排超龄劳动者加班或从事高危工作(如高空焊接、矿井作业等),违反者将面临处罚(例如,北京某物流仓库因安排65岁分拣工连续夜班,被罚款2万元)。 对因非自愿离职(如被裁员)且在单位缴纳社保满一年的超龄劳动者,还将提供失业补助金。 过去,超龄劳动者维权困难,法院常以“劳务关系”为由驳回诉求。新规明确将欠薪、不缴纳社保等争议纳入劳动仲裁范围,并建立快速处理通道,力争在30天内完成仲裁。
第二类:已退休返聘人员
例如,60岁退休后在小区担任保安的李师傅。 新规明确,返聘人员可以继续领取养老金,原有待遇不受影响。对于医疗保险,如果已办理退休手续,则无需再次缴纳;如果医保缴费年限不足(例如,某些地区要求女性缴满25年),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补缴。 这解决了此前许多已退休返聘人员的后顾之忧,上海家政阿姨王爱珍61岁因超龄被拒缴社保的案例,在政策放开后,她立刻补缴了5年养老保险,每月退休金增加了635元,这便是政策调整带来的直接益处。
新规的出台,与2025年1月1日实施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息息相关。 2030年起,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,意味着未来可能需要缴满20年社保才能在63岁退休后领取全额养老金。 新规旨在完善相关保障机制,更好地维护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为其提供更安全的社会保障,并为将来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。 新规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8月31日,公众可以通过人社部官网提出建议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盛达优配官网-线上股票配资-配资论坛网-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