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,英雄辈出,其中张辽、关羽、张飞、周瑜、吕蒙、陆逊等名将,声势赫赫,家喻户晓。而在汉末至晋初的动荡岁月里,几位鲜为人知的将领崭露头角,他们的战功卓著,功绩不逊色于关羽、张飞等人,堪称真正的名将。
皇甫嵩,字义真,宁夏彭阳人,出身将门,自幼便有志于文武。年少时便表现出色,先后被举为孝廉和茂才,获得官职,逐渐步入仕途,最终成为北地太守。黄巾起义爆发时,皇甫嵩被任命为左中郎将,带领精锐部队与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出征,成功镇压黄巾军。经过一系列的战斗,他不仅平定了动乱,还声威远震,最终被封为车骑将军,领益州牧,封侯槐里。虽因得罪权臣赵忠、张让被构陷削职贬爵,但当凉州发生叛乱时,他再度挺身而出,作为左将军带领军队平定叛乱,屡次立下赫赫战功。
展开剩余73%朱儁,字公伟,浙江绍兴上虞人。朱儁少年丧父,孝顺母亲,声名远播,深得乡里的敬重。自幼喜好正义,轻视金钱,秉持家国情怀。早年因孝廉被举,任兰陵令,政绩显赫,后升任交州刺史。朱儁以治军严谨、威德兼备著称,曾多次征讨叛乱。黄巾之乱爆发时,他被推荐为右中郎将,与皇甫嵩联手,立下赫赫战功,最终被任命为右车骑将军、封钱塘侯。面对董卓专权,朱儁不愿与之为伍,独自带兵屯守中牟,拒绝参与政治乱局。在李傕、郭汜作乱时,虽然屡次获得大将军职位的推荐,朱儁却始终保持清高的操守,直至因劳累过度而病逝,享年五十七岁。
羊祜,字叔子,山东南城人。羊祜学识渊博,文武双全,恬淡儒雅,深得时人尊敬。起初为中书侍郎,凭借与司马家族的姻亲关系,逐步晋升。晋朝建立后,羊祜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、卫将军,封钜平侯。他镇守襄阳时,虽不披甲上阵,却以德治军,力行训练,深得江汉人民的支持。羊祜一直怀有灭吴的壮志,深得晋武帝司马炎的信任。不幸的是,羊祜未能亲眼见到吴国的覆灭,因病去世,享年五十八岁,身后众人痛惜不已。
杜预,字元凯,陕西西安人。杜预博学多通,深知兴亡之理。年轻时以镇西长史参与伐蜀之战,表现出色。后在钟会作乱时,凭借智慧和胆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。晋武帝司马炎欲灭吴时,杜预与羊祜、张华等人共谋平吴之策,屡次进言。临终时,羊祜将自己未竟的使命托付给杜预,后者成功率兵南征,以惊人的战果征服了东吴,立下赫赫战功。杜预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,也在文化上有所贡献,修订晋律,修改历法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理政经验。杜预最终享年六十三岁,追赠征南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谥号“成”。
王濬,字士亮,河南阌乡人。王濬早年以能言善辩著称,担任益州刺史期间,致力于修建水军,为后来的“顺流伐吴”战略奠定了基础。平吴之战爆发时,王濬率领大军自蜀出发,顺流而下,轻松击败吴国的防线,几乎没有遇到强劲的敌人,最终攻占吴国的都城建业,迫使吴主孙皓投降。凭借这一功绩,王濬被封为辅国大将军,步兵校尉,封襄阳侯。在平吴之战的诸多将领中,王濬与王浑的功绩最为突出,然而他自信过头,纵情奢华,最终未能保持如初的清廉。王濬享年八十,死后被谥号“武”,并被追赠为唐代武庙的六十四名将之一。
这五位英雄:皇甫嵩与朱儁凭借智勇安定乱局,虽然最终未能取得更高的荣誉,依然是汉末乱世中的英雄人物;而羊祜、杜预和王濬则在晋朝初期立下赫赫战功,最终以高洁的名声和不朽的功业,终老于庙堂之上,成为千古名将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官网-线上股票配资-配资论坛网-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